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荣盛 > 新闻动态 > 库克也没想到,苹果在中国“滑铁卢”

库克也没想到,苹果在中国“滑铁卢”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23    点击次数:79
2025年1月16日,Canalys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,苹果手机出货量同比暴跌17%,市场份额从19%掉到15%,被华为、小米全面超过。 就在这一天,苹果官网破天荒地给iPhone 16系列降500元的价...

2025年1月16日,Canalys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,苹果手机出货量同比暴跌17%,市场份额从19%掉到15%,被华为、小米全面超过。

就在这一天,苹果官网破天荒地给iPhone 16系列降500元的价,但是消费者依然都往华为门店跑,去抢购折叠屏Mate X6。

苹果走下坡路,就是从技术创新全面落后开始的。2024年,华为Mate X6折叠屏手机,卖12999元一台,还卖出200万台,在中国折叠屏市场占60%的份额。

它"无痕铰链"技术厉害,能让屏幕折痕差不多都看不见,还有北斗卫星通信功能,就算人在无人区,也能发定位求救信号。

再看看苹果,从2015年申请第一份折叠屏专利起,过去十年了,产品还一直在实验室里待着,iPhone 16系列还是靠"摄像头升级、芯片更新换代"挤牙膏似的创新办法。

在AI这块儿,苹果的情况更糟。中国政策不允许海外企业直接在中国提供生成式AI服务,苹果的"Apple Intelligence"就没法落地推行。

库克没办法,在2024年11月赶忙跑到中国来,想和字节跳动合作,搭载"豆包"大模型。这时候,华为早就把自研的"盘古大模型"放到Mate 70系列手机里了,能支持实时方言翻译,还能让影像效果更好;小米的"MiLM-1.5"大模型,通过语音就能控制全屋的智能家电。

苹果还在为合规的事儿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,国产厂商都已经用AI把用户体验给重新打造了。

技术跟不上的根源是战略太保守。

苹果这几年研发投入占比才5.8%,比华为的15.3%和小米的10.7%差远了。苹果的产品线太依赖iPhone了,iPhone的营收能占到58%。人家华为都已经形成了"手机 + 汽车 + 物联网"立体的生态模式,小米也通过"人车家全生态"覆盖2.4亿用户。

苹果以前那封闭生态的优势,现在正被国产厂商开放创新的做法给一点点瓦解掉了。

高溢价碰上消费降级

苹果一直走的高端路线,在消费降级这股浪潮里彻底不好使了。2024年,iPhone的平均价格高达1000美元,是国产手机(平均285美元)的3.5倍。就算库克把iPhone 16降500元,消费者还是不买账。

为啥?

同价位的小米15系列有200W快充技术,10分钟就能把电充满;华为Mate 70配备的"超聚光XMAGE 2.0"影像系统,晚上拍照的效果把iPhone远远地甩在后面。

定价策略失败反映出市场判断失误。中国消费者现在已经从"崇拜品牌"变成"看重技术实用性"了。2024年,在6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型市场里,华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8%,苹果就只剩30%了。

消费者调查显示,72%的用户都觉得"国产手机在硬件创新上已经超过苹果了"。苹果一年就发布一款新机,这节奏哪赶得上国产厂商的"机海战术"。华为全年发布了14款新机,价格从1999元到12999元各个价位段都有覆盖,苹果没办法,只能靠降价来清理库存了。

供应链出乱子

苹果的供应链出问题,是地缘政治和技术依赖搅和在一起闹的。2024年,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生产的iPhone 16 Pro外壳合格率才50%,就因为这个,首批订单都延期了三个月。

更有意思的是,这些在印度生产的iPhone,它的摄像头模组、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,80%还得从中国进口。

搞供应链双轨制代价不小。中美打关税战那会儿,特朗普政府威胁要对在中国生产的iPhone加征15%的关税,苹果没办法,只能加快往印度转移产能。印度那边工人技术不行,基础设施也差,生产效率只有中国的60%。苹果这"去中国化"的尝试,不但没成功,反而让成本变高了。2024年第四季度,iPhone的毛利率从45%掉到了38%,创下了十年以来的新低。

长三角的摄像头模组工厂、珠三角的精密结构件产业集群,构成了全球最完整的手机产业链。2024年,中国还承担着全球83%的智能手机零部件生产。

就算苹果把部分组装环节转移走了,核心技术和产能还是被中国这边"卡着脖子"。

"身体走了,脑子还在中国"的困境,让苹果在中美博弈的时候,进也不是,退也不是。

生态守不住了:封闭的优势被打破遭受到厉害打击

苹果以前那封闭的生态系统,本来是它最大的优势,现在正被国产厂商从好多方面给突破了。华为的鸿蒙系统装机量都突破8亿了,设备互联速度比苹果快40%;小米的"人车家全生态"接入了2.4亿台设备,通过米家APP能实现跨品牌联动。

再看苹果,虽说83%的用户都有苹果的"全家桶",它的服务业务(比如Apple Music)增长速度才4.7%,比华为的35%和小米的28%差远了。

生态这场仗谁赢谁输关键在本土化。

苹果的服务业务在中国面临两边的压力:政策要求数据得在中国本地存储,iCloud贵州数据中心因为隐私方面的争议,一直被人质疑;在支付领域,Apple Pay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2%,被微信支付(38%)和支付宝(55%)远远地压在下面。

相比之下,华为支付已经接入了1600家金融机构,小米金融通过消费贷款和保险业务都已经开始盈利了。苹果还在纠结那30%的"苹果税"的时候,国产厂商都已经用"硬件 + 服务 + 数据"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重新打造盈利结构了。

苹果花了十年时间,投入100亿美元搞的造车项目"泰坦计划",在2024年就解散了,这成了压垮投资者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雷军的小米SU7电动车上市第一个月销量就破万了,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M9每个月销量都能突破1.5万台。马斯克还嘲讽说"苹果连方向盘都没造出来",库克也只能裁掉2000名汽车团队的员工了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TOP